搜索
出售我的作品
用户头像

又壹耳设计工作室

你还没有自我介绍哦~
用户头像

您还未登录

登录后即可体验更多功能
立即登录

搜索

搜索按钮
搜索历史
热门搜索
医疗
电商
后台管理系统
CRM
后台
ERP
大屏
您当前还不是平台作者,
立即申请成为作者?

温馨提示

本次下载需扣除1
剩余下载免费作品5
今日有效(每日获得1次)
当前剩余:1/1
 
永久有效(参与活动获得)
当前剩余:6/10
 
立即下载
获取更多下载次数
绑定手机号
发送验证码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要求,使用互联网服务需进行身份信息验证。请绑定手机号验证,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
立即绑定

获取更多下载次数

免费下载产品原型,提高工作效率

添加小师妹微信
微信扫一扫添加
注意:添加完后记得刷新哦
复制以下链接地址,邀请好友访问
复制链接
客服头像
在 线 咨 询
象天尺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咨询 >
返回顶部

字节推出的AI编程工具Trae,市场反应如何

2025-04-21 发布 167 次浏览

可以说在这个当今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时代,AI编程工具开始逐渐成为开发者们关注的焦点。然而,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差距。下面小编将结合自己亲身使用的经历来谈谈字节跳动旗下的Trae(国内版)AI编程工具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,揭示了其在功能实现、用户体验以及与实际开发需求融合方面的诸多问题。

 

 

平时写提示词的时间着实有点儿多,又没找到合适的提示词管理工具,于是产品经理张师傅决定自己攒一个,和平时简单写点儿自动化脚本不同,这个工作量还是需要专业IDE支持的,按理说Cursor是AI时代编程最佳选择,但是一直看到有介绍Trae的文章,我这个好奇心又来了,好奇字节跳动到底能不能做个让人不糟心的AI产品(对比上次用coze的体验),于是我就下载了一个Trae(国内版)。

于是,我又糟心了……

第一次迭代改了2小时,还失败了

因为不了解Trae的能力怎么样,我很“保守”的决定不要搞的太复杂,第一个迭代能把基础的增删改查做了就好,这种逻辑简单而且特别常见的功能,按理说5分钟就能做出来,是?吧?然后我计划再用一小时逐步扩展业务逻辑,再用一小时自己测试一下做一些小的优化,最后开心的洗洗睡,完美!!

这就是第一版的提示词,有点儿朴实,但是该覆盖的信息还是尽量写了。

这是一个有前后台的工具,名字叫做“提示词管理”,功能包含:

1. 支持多用户

2. 每个用户可以管理自己的提示词

3. 管理动作包括:增加、删除、修改

4. 主页面是一个分栏页面,左边是树形的分类导航,右边是分类下的提示词列表,展示提示词的名称和前100个字符,超出用…省略

5. 点击导航和切换分类

6. 列表项旁边有查看,修改

7. 点击列表项进去之后可以查看详情,删除或者编辑

项目使用Python技术栈,存储用MySQL

事实证明我要么是太乐观(对Trae的能力),要么是太单纯(轻信某些文章)。我觉得国内版Trae搭配上Deepseek-v3-0324,号称编程能力有优化的版本,应该手到擒来啊。于是我熬到半夜,别说核心功能,登录注册都没有走通……

而且这种熬,是看起来好像一切都在正确的路上,但是你就是走不到终点。

  • 一开始像模像样的设计了项目结构,有前台有后台有配置
  • 提供了关键代码的实现,扫了一眼关键的实体都有
  • 前台页面、数据库,包括环境准备也都有

然后我开开心心的把环境搭建好,代码都放在它设计的位置上,检查确认,没问题,运行!报错……

那时的我是完全不担心的,因为错误代码Trae也能分析啊,扔进去就好了,不是可以vibe coding么?vibe coding不是号称你只要描述需求,把输出再粘贴到对话框,然后可运行的程序就奇迹般的出现了么。

但是并没有,而且我发现从某个错误开始,Trae的反馈就开始“循环”了,也就是……搞不定了……

而这个时候我再想尝试自己定位问题的时候,这套代码对我来说已经有些复杂了,特别是一个熬夜的、很久不写代码的、中年男人来说…… 努力了几下之后,发现时钟已经快指向1点的我放弃了,我已经不是读研的时候可以通宵写bug的那个年轻人了……

功能齐全与难用并存,这个悖论是不是AI的锅?

表面上看,Trae的功能列表相当可以:编辑器、支撑工具、针对编程的优化、Deepseek模型、具备Chat和Builder双模式,互联网大厂的完备功能 + AI时代的牛逼模型,李云龙看了都要说“这种富裕仗我八辈子也没有打过”。

但是就翻车了,你猜李云龙怎么说?

所以问题来了,谁的锅?你说谁的锅?

不是编辑器的锅,也不是模型的锅,那就只能是产品经理的锅。

产品经理对AI模型在场景中的应用能力的锅。

以那个让我熬夜的问题为例,就是引用一个包失败(不懂技术的同学不用管什么意思),是什么大问题么?显然不是,类似于找不到门牌号而已嘛,就是解决不了,反复尝试反复出错,背后是反映出什么问题?就是Trae对代码的整体结构其实没有认知,或者上下文窗口不对。

你说Deepseek-v3不能认知么?显然Deepseek可以,但是产品没有优化,于是”上下文失明“了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?因为产品经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够,没有针对模型和场景优化。

字节的AI产品经理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?

之前的文章里吐槽了字节的coze,这次Trae就来“报复”我,字节的AI产品为什么就不能像抖音的产品那样顺滑呢?字节不是个AI大厂么?

所以回到一个根本问题,做AI产品,特别是把AI融入“传统”产品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什么能力?

coze和Trae的产品经理应该很有发言权,绝对不只是传统的那些产品设计能力,那是基础;更重要的是理解AI能力,AI能力的边界,以及AI能力在场景中到底面对什么挑战的能力,现在Trae和那些直接在产品上挂ChatGPT或者Deepseek聊天窗口的差不多,都要“坐小孩儿桌”。

原来效果不好还可以说海外版可以用Claude,国内只能用豆包,现在国内可以用Deepseek就暴露了真实的问题,模型好的时候靠模型,模型覆盖不了的时候的就两手一摊。

AI产品是特殊,它的“质量”不像传统软件那样由确定性的功能支持,可能依赖训练数据的质量、依赖微调策略的精准度、也可能是推理过程的稳定性等隐形因素,但是产品经理最终要为交付质量负责的,Trae的产品经理自己用不用Trae写代码?知不知道产品这些低级的错误?

Trae的教训与启示

Trae(国内版)的现状揭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:AI产品的功能已经不是产品的全部了,从推荐引擎的时代开始,数据和算法就发挥了重要作用,只不过那时候体感还没那么强烈,但是大模型时代AI部分的重要性已经超出一半了,AI不行,融合的不好,你的功能体验再好也藏不住。

未来的AI产品要交付给用户,至少要有三条底线:

  1. 功能底线:在功能层面上可用、完备,貌似现在是大家的基本功了
  2. 模型底线:模型具备这类问题和场景的处理能力,无论是基础模型还是微调,要能理解和处理
  3. 场景融合底线:产品应用过程中,AI能力/模型是针对场景、有意识的做了融合的,无论是Prompt、上下文、工作流还是工具插件,必须针对场景把模型“粘合”起来,而非简单把数据扔给模型。

我还会努力用Trae把提示词工具做出来,如果有空闲可能还会体验一下Builder模式,只不过我自己会控制整体的结构,实现的顺序也会尝试改为从更小的MVP到完整功能,希望能尽快分享给大家。但是希望Trae能更快的迭代起来,围绕场景优化起来,赶上Cursor甚至超越。我作为一个用户用哪个开发工具无所谓,但是我还是希望在Deepseek之后,能有更多优秀的中国AI应用走出来,更多AI时代的产品经理能够走出来。

收藏 收藏 收藏 0
阅读排行榜
    加载数据中...
声明:象天尺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,并不反映任何象天尺之意见及观点。
登录 后评论
全部评论
文章信息
创作时间
2025-04-21